《中醫詞典》解釋「脅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脅滿,證名,指脅肋部出現脹滿不適之症。出自《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為中醫臨床常見症狀之一,多與氣機失調、痰飲停積或外邪侵襲相關。
病因病機
- 肝氣鬱結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若情志不遂,肝氣鬱滯,經絡氣機壅塞,可致脅肋脹滿。《諸病源候論》指出,肝鬱日久,氣血瘀阻,更可加重脅滿,甚則引致脅痛。 - 痰飲內停
痰濕之邪停聚脅下,阻遏氣機,亦可引發脅滿。《諸病源候論·諸飲候》載:「痰飲流注脅肋,氣行不暢,故兩脅脹滿。」此類患者多兼見痰多、苔膩等痰濕之象。 - 少陽受邪
少陽經循行於脅肋,外邪侵襲少陽,樞機不利,則見脅滿。《類經》言:「少陽邪甚,則筋痹、脅滿。」《傷寒明理論》進一步闡述,此為半表半里證,邪初入裏未成實,氣鬱不暢而致滿,當以和解為治。
證候特點
- 肝鬱證:脅滿隨情緒波動而增減,伴見噯氣、善太息。
- 痰飲證:脅滿頑固,體位變動或咳唾痰涎時症狀顯著。
- 少陽證:脅滿兼往來寒熱、口苦咽乾,脈弦。
相關典籍記載
-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首提脅滿之名。
- 《傷寒論》以小柴胡湯主治少陽脅滿,體現「和解樞機」之法。
- 《景岳全書》強調脅滿虛實之辨,實者多責之氣滯、痰飲,虛者則見於肝陰不足。
脅滿一症,需辨其病位、病性,結合兼證細察病源,方可論治精準。古籍中「脅下滿」與本證相關,可互相參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