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惺惺」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惺惺

惺惺為中醫經外奇穴之別名,首見於明代《醫學入門》。該穴位又稱「奪命」,屬非正經所載之腧穴,多為歷代醫家臨床經驗總結所得。

定位與取穴

據《醫學入門》所述,惺惺穴(奪命)位於 上臂內側,當腋前紋頭下三寸,肱二頭肌內側緣處,近於手太陰肺經與手厥陰心包經之間。取穴時,可令患者垂臂,自腋窩橫紋前端向下量取三寸,按壓筋肉凹陷處即為此穴。

功用與主治

惺惺穴為急救要穴之一,其性偏瀉,具有 醒神開竅、清熱解毒、通絡止痛 之效。主治範圍包括:

  1. 熱病神昏:如外感熱邪所致高熱譫語,或暑厥閉證,針刺此穴可助泄熱醒腦。
  2. 癰疽疔毒:尤其適用於瘡毒內攻、營血壅滯之症,可刺絡放血以瀉火解毒。
  3. 臂痛不舉:針對風濕或氣血瘀阻引起的上臂疼痛、活動受限,可配伍肩髃、曲池等穴以疏經活絡。

操作技法

臨床多採用 針刺點刺放血

  • 針刺時直刺0.5~1寸,得氣後行捻轉瀉法,以局部酸脹或向肘部放射為度。
  • 若治熱毒壅盛,可以三棱針快速點刺出血,繼以拔罐增強泄熱之效。

理論淵源

此穴雖未載於《黃帝內經》,然其定位鄰近肺經「天府」、心包經「天泉」,與二者共同調節上焦氣機。明代醫家將此類經驗穴歸為「奪命」,喻其急救之效迅捷,後因方言或傳抄之異,別稱「惺惺」,取「清醒神識」之意。

相關配伍

  • 水溝(人中)十宣,用於閉證昏迷。
  • 委中曲澤,治血熱癰腫。
  • 肩髃合谷,緩解肩臂痹痛。

此穴體現中醫「以效驗穴」之特點,後世針灸典籍如《針灸大成》亦收錄其用,然現代臨床應用較少,須結合具體證候辨證取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