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腠理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腠理熱,病證名。

1.泛指發熱在於皮、肌之間。見《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2.指半表半里之少陽發熱(腠理在皮之內、肌肉之外,屬少陽)《傷寒論.辨少陽病脈證並治》:「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於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藏府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傷寒論翼.少陽病解》:「少陽為游部,其氣游行三焦,循兩脅,輸腠理,是先天真元之氣,所以謂之正氣。正氣虛,不足以固腠理,邪因腠理之開,得入少陽之部。」由此知,腠理熱即傷寒少陽病之往來寒熱。治宜和解少陽。

腠理熱,是指發熱在於皮、肌之間的病證。《素問.六元正紀大論》中說:「腠理熱,則為溫病。」腠理在皮之內、肌肉之外,屬少陽,所以腠理熱又稱為少陽發熱。

少陽病是指半表半里之病,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往來寒熱、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口苦咽干、目眩耳聾、舌苔薄白、脈弦。

腠理熱的病因主要是感受外邪,外邪侵入人體後,正氣虛弱,不能抵禦外邪,外邪就會乘虛而入,侵犯腠理,導致腠理熱。

腠理熱的臨床表現主要有發熱、出汗、口渴、煩躁、胸悶、腹脹、嘔吐、腹瀉等。

腠理熱的治療方法主要是清熱解毒、疏肝理氣。常用方劑有小柴胡湯、柴胡桂枝湯、黃芩湯等。

腠理熱的預防方法主要是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腠理熱是一種常見的病證,如果治療不當,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所以患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以免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