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行茛灸」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行茛灸

行茛灸,又名行茛發泡灸,是一種中醫灸法,屬於藥物發泡灸的一種。行茛灸是使用新鮮毛茛莖葉搗爛,敷貼在相應穴位上使之起泡,類似火灸。敷貼時間約1-2小時,以局部起泡為標準。行茛灸適用於瘧疾、黃疸等疾患。

行茛灸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可用於瘧疾、黃疸、小兒疳積、風熱、頭痛、目赤、皮膚瘙癢、癰腫、瘡瘍、金瘡、跌打損傷等疾患。

操作方法

  1. 取適量新鮮毛茛莖葉,洗淨,搗爛成泥狀。
  2. 將行茛泥敷貼在相應穴位上,用紗布包紮固定。
  3. 敷貼時間約1-2小時,以局部起泡為標準。
  4. 取下行茛泥,用清水洗淨患處。

注意事項:

  • 行茛灸具有一定刺激性,敷貼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導致皮膚損傷。
  • 如出現皮膚紅腫、疼痛等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行茛灸。

在使用行茛灸時,請注意以下事項:

  1. 選擇正規的中醫醫院或診所進行行茛灸。
  2. 根據自身體質和病情選擇適合的行茛灸穴位。
  3. 遵從醫生的指示進行行茛灸,避免過度刺激。
  4. 行茛灸後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如果在行茛灸過程中出現不適症狀,應立即停止行茛灸,並諮詢醫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