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行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行經是一個中醫名詞,指的是月經的來潮。月經是女性成熟後每月一次的正常生理現象,是子宮內膜脫落後經由陰道排出的過程,也是女性生殖系統週期性變化的表現。月經的週期一般是28天左右,但也有些女性的週期可能是21天或35天,這都屬於正常範圍。月經的量一般是30-50毫升,超過80毫升即為月經過多,少於20毫升則為月經過少。月經的顏色一般是淡紅色或暗紅色,如果是鮮紅色或黑色,可能表示有病變。每次月經的持續時間一般是3-7天,超過7天則為月經不調。

如果一個女性的月經出現異常,可能是因為患有某些疾病。常見的月經異常原因包括內分泌失調、子宮疾病以及其他疾病,例如甲狀腺疾病、肝腎疾病等。對於月經異常的治療,首先需要找出引起異常的原因,然後根據病因進行治療。對於由內分泌失調引起的月經異常,可以透過藥物治療來調節內分泌。對於由子宮疾病引起的月經異常,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

根據古籍中的記載,《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靈樞·經脈》及《金匱要略》等指出了關於行經的相關理論。這些記載強調了女性的健康與血氣的平衡關係,以及如何維護女性的身體健康。

因此,女性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養身體,如果出現月經異常,應及早就醫確診以確保治療的及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