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形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形寒
形寒為中醫術語,其概念可從兩方面闡述:
- 外感寒邪
《靈樞·邪氣臟腑病形》云:「形寒寒飲則傷肺,以其兩寒相感,中外皆傷。」此處「形寒」指形體直接感受外界寒邪侵襲。寒性收引凝滯,易傷陽氣,若外寒客於肌表,可致衛陽被遏,出現惡寒、無汗、肢體拘急等症;若寒邪內傳臟腑,尤易犯肺,與內飲相合,則引發咳喘、痰白清稀等肺系病症,此即「兩寒相感」之機理。 - 陽虛內寒
形寒亦可指陽氣虛衰,形體失於溫煦而表現的畏寒肢冷狀態。此因先天稟賦不足、後天失養,或久病耗傷陽氣所致,屬內傷虛寒證。常見面色蒼白、蜷臥喜暖、四肢不溫等症,多與脾腎陽虛相關,蓋因脾主四肢,腎為元陽之本,陽氣不足則形寒不溫。
病機分析
形寒之外感與內傷,病性雖皆屬寒,然外寒多實,內寒多虛,臨床需辨明表裏虛實。外寒致病常伴風邪,形成風寒表證;內寒則多兼氣虛、陽虛之象,如倦怠乏力、脈沉遲弱等。治療上,外寒宜辛溫解表,內寒當溫補脾腎,然須結合具體證候配伍用藥。
此概念體現中醫「天人相應」與「整體觀念」,強調外邪與內傷均可致寒象,而機體正氣強弱為關鍵因素。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