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形勝氣」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形勝氣
形勝氣為中醫病證名,屬形氣相失範疇之一,指形體雖豐滿肥大,然氣機虛弱不足之病理狀態。此證多見於形體肥胖而氣短喘促、呼吸淺表難以接續之患者。《靈樞·壽夭剛柔》明確指出:「形勝氣者危」,揭示了此證之預後不良特徵。
理論基礎
中醫理論認為,人體之形與氣相互依存、相互為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氣歸於精,精歸於化」,強調形氣合一乃生命活動之基礎。形勝氣之形成,多因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脾胃虛弱,運化失職,導致水穀精微不能化生氣血,反而停聚為痰濕脂濁,遂使形體豐盛而氣血不足。
此證之關鍵在於形體與氣機失衡,雖外觀豐腴,然內在氣機衰微,常見氣息短促、語聲低微、動則喘甚等氣虛症狀。此與「氣勝形」形成對比,後者雖形體瘦削而氣血充盛,多預後較佳。
病因病機
- 脾胃虛弱:脾失健運,水穀不化,精微不布,痰濕內生,致形體壅盛而氣血生化不足。
- 肺氣不足:肺主氣司呼吸,肺氣虛弱則呼吸機能衰退,難以支撐形體所需之氣機活動。
- 腎氣虧虛:腎為氣之根,腎虛則氣不歸元,呼吸淺表,形體雖盛而氣機衰微。
臨床表現
- 形體肥胖或豐滿,肌肉鬆軟無力。
- 氣短息微,動則喘促,甚則難以平臥。
- 語聲低弱,精神萎靡,易疲乏。
- 面色晄白或虛浮,四肢欠溫。
- 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白膩或滑,脈沉細弱。
相關文獻
《類經》註解《靈樞》時進一步闡明:「形有餘而氣不足,則外盛中虛,故危。」指出形勝氣之危險性在於外在形體雖盛,然內在氣機衰竭,形成「外強中乾」之態。後世醫家如張景岳亦強調,此類患者若遇外邪侵襲或內傷勞倦,易致氣機驟脫,病情轉劇。
形勝氣之辨證不僅涉及虛實判別,更需關注形氣之比例關係,此為中醫「形神合一」理論之具體體現。臨床遇此證候,當細察形氣盛衰,以判斷疾病之輕重順逆。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