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形瘦過期經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形瘦過期經行
病證名,首見於《葉天士女科證治秘方》。指形體消瘦之婦女,月經週期延後之病症。此症多因氣血虧虛,或脾胃虛弱,致胞脈失養,經血不能如期而至。
病因病機:
- 氣血不足:形體羸瘦者,多屬先天稟賦薄弱,或後天調養失宜,營血虧虛,沖任失充,血海不能按時滿溢,故經行延後。
- 脾胃虛弱: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若運化乏力,食少納呆,水穀精微不充,則氣血衰少,血海空虛而經遲。
辨證論治:
- 氣血兩虛證:
臨床表現:月經錯後,量少色淡,面色萎黃,形瘦神疲,唇甲無華,舌淡脈細弱。
治法:大補氣血,調養沖任。
方藥:十全大補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耆、肉桂),此方氣血雙補,溫養胞脈。 - 脾虛氣弱證:
臨床表現:經期延後,經量少,食少腹脹,肢倦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緩弱。
治法:健脾益氣,佐以養血。
方藥:異功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合芎歸湯(川芎、當歸),兼服地黃丸(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茯苓)以滋腎填精,助血化生。
相關機理探討:
中醫認為「脾主肌肉」,形瘦者多與脾虛相關,而經血依賴後天脾胃運化之精微與先天腎氣所化。若脾腎不足,則天癸遲至,月經週期紊亂。此外,肝血不足亦可能影響沖任,使經血乏源,臨證時需細辨臟腑虛損之偏重。此症屬虛證,治宜循序培本,不可妄用攻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