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形瘦血熱經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形瘦血熱經閉
定義與病機
「形瘦血熱經閉」屬中醫婦科病證之一,首見於《葉天士女科證治秘方》。其病因多源於患者形體消瘦,素體陰虛血虧,血虛生內熱,陰火燔灼,進一步損傷衝任二脈,使經血澀滯不行而致經閉。此證特點為形體羸瘦、五心煩熱、顴紅盜汗、口燥咽乾,舌質紅少津,脈細數。
病理分析
- 陰虛血虧:患者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失養(如久病、勞倦、多產),陰血耗損,形體失濡,故見消瘦。
- 血虛生熱:陰血不足,虛熱內生,陰火暗耗津液,致血海空虛,經源枯竭。
- 衝任損傷:虛熱上擾衝任,血海不寧,經血乏源且運行不暢,遂成經閉。
治療原則
以「補血滋陰、清虛熱」為主,佐以調和衝任。
代表方藥
-
主方:人參四物湯加減
- 組成:人參、當歸、川芎、生地黃、白芍、知母、麥門冬、炙甘草、生薑、大棗。
- 方義:
- 四物湯(當歸、川芎、生地、白芍)補血調經;
- 人參、麥冬益氣養陰;
- 知母清虛熱;
- 薑棗調和營衛。
-
輔以:六味地黃丸
- 功能滋補肝腎,填精養血,適用於陰虛火旺之基礎調理。
辨證加減
- 若虛火亢盛,加黃柏、地骨皮;
- 兼見心悸失眠,加酸棗仁、柏子仁;
- 若陰損及陽,可酌加龜板、鱉甲。
相關理論延伸
此證與《傅青主女科》所述「瘦人血虛經閉」相類,傅氏強調「血虛火旺」之病機,主張以「養精血、平虛火」為治,可參酌加減四物湯或一陰煎。清代醫家亦重視脾胃對陰血的化生作用,臨證時可佐白朮、茯苓健脾助運,以資氣血生化之源。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