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形體」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形體[1],中醫名詞。指人體或人體形態體質。出自《素問[2]·上古天真論》:「形體不蔽,精神[3]不散,亦可以百數。」

形體是人體的總稱,包括形態和體質。形態是指人體的外部特徵,如身高、體重[4]、四肢長短等;體質是指人體內部的生理特徵,如氣血、陰陽[5]、五臟[6]六腑等。形體和體質相互影響,共同構成了人體的整體。

形體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基礎。形體健壯,則氣血充盈,陰陽平衡,五臟六腑功能正常,人體就能健康長壽。反之,形體虛弱,則氣血不足,陰陽失調,五臟六腑功能失常,人體就容易患病。

因此,要保持健康,就要注意形體的保養。平時要注意飲食營養,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以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另外,還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以免損傷形體。

形體是人體健康的重要基礎,只有形體健壯,才能保持健康長壽。因此,要保持健康,就要注意形體的保養。

參考資訊


  1. 形體 - 教育百科 | 教育雲線上字典

  2. 素問識(丹波元簡創作的醫經著作)_百度百科

  3. 精神 - 搜狗百科

  4. 体重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5.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_百度百科

  6. 五臟(中醫基礎術語)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