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幸帽兒」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幸帽兒,亦稱被膜兒,為中醫婦科分娩異常之特殊病名,見載於清代閻誠齋所著《臨產須知評正》。其症描述產程之中,胞宮口已開全,然胎膜未破,胎兒連同完整之胞衣囊膜一併娩出,狀若胎兒頭戴胞衣帽冠,故得「幸帽兒」之稱。
中醫病機與傳統論述
- 氣血失和,胞膜窒滯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分娩順暢賴乎產婦氣血充沛、運行通達。若產時氣虛血滯,或胞宮濡潤不足,可致胎膜失於濡養而韌滯難破,形成「胞衣先裹」之態。此與《婦科玉尺》所述「產力羸弱,胞衣窒塞」之理相通。 - 胎元裹膜,娩出反常
胎兒本當破膜後滑降,然因胞膜完整包裹,反成「裹胎而出」之異象。古醫籍多歸因於胞漿瀦留過甚,或胎膜異常厚韌,致自然破裂之機受阻,此現象昔時接生術中偶見,然非胎兒疾患,亦不涉母體病理。
古今處理之別
古代接生受限技術,遇此情形多待其自然娩出,僅記錄為罕異之狀。然今之助產術可藉人工破膜(刺破胎膜)加速產程,避免胎兒裹膜分娩,故現代臨床已鮮見此例。
與相關名詞辨析
- 胞衣先下:指胎盤早剝,異於幸帽兒之胎膜完整。
- 坐馬生:謂產程急驟,胎兒速娩,未必伴隨胎膜未破。
此症雖稀,然足窺古人觀察之細,亦體現中醫對產程異常現象之獨特命名智慧。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