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性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性功,又稱性學,為氣功內丹術之重要術語,屬傳統中醫養生修練體系之一環,專指修煉心神、調和心性之功夫。其核心理念源於道家「性命雙修」思想,與「命功」(即形體、氣血之鍛鍊)相輔相成,共同構成內丹修煉之兩大支柱。
一、性功之理論基礎
中醫理論中,「性」與「神」密不可分。《黃帝內經》言:「心藏神」,而「神」為人身五臟六腑之主宰,統御情志與意識活動。性功之修習,正是透過調心、凝神、攝念等方法,使心神安寧,達到《素問》所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的境界。此與道家「煉己持心」之說相通,強調去除雜念、返觀內照,以契合先天本性。
二、性功與經絡氣血之關聯
雖性功以心神為修持重點,然中醫認為「神藉氣而存」,心神安定能導引氣血運行有序。明代醫家張景岳於《類經》中指出:「神躁則氣散,神靜則氣聚。」修性之功間接影響經絡氣機之流通,尤以心經、心包經為樞紐,可調節水火相濟、陰陽平衡。
三、性功修習之具體方法
- 存想守神:以意念專注於特定竅穴(如膻中、祖竅),或觀想體內光明,收攝散亂之心神。
- 調息凝神:結合呼吸吐納,使氣息綿長細勻,逐步進入「息調則心定」的狀態,此法與《莊子》「坐忘」相類。
- 道德涵養:儒家「養浩然之氣」與道家「修德煉性」思想融入其中,主張澄心寡欲以培固根本。
四、性功與丹道之結合
在內丹學中,性功為「煉精化氣」階段之前提。《悟真篇》云:「心不動,氣自圓。」意指唯有心性澄澈,方能引動先天之炁(氣)與後天精氣轉化。清代丹家劉一明更直言:「修命不修性,猶如鑿井不滲泉;修性不修命,萬劫陰靈難入聖。」突顯性命雙修之必要性。
性功之實踐,不僅是養生手段,更體現中醫「形神合一」的整體觀,其價值在於透過心神調攝,促成身心互動之和諧,進而達到祛病延年、開發智慧之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