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性命兼修」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性命兼修

性命兼修,又稱性命雙修,乃氣功內丹術之重要術語,源於道家修養之說,後為中醫養生理論所吸收融合。《還鄉集》有云:「後學不知性命兼修,往往獨悟性功,到老無成。」點明性命二者缺一不可之理。

性命之義

者,指心神意識層面,包含情志、思維及元神之功能。《黃帝內經》稱之為「神」,為生命之主宰。《靈樞·本神》曰:「故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闡明神乃生命之源。中醫理論中,五臟藏五神(魂、魄、意、志、神),皆屬於「性」之範疇。

者,指形體氣血層面,包括五臟六腑、經絡氣血之運作。《素問·寶命全形論》云:「天覆地載,萬物悉備,莫貴於人。」強調形體乃生命之載體。命功修持重視精氣之培養與運行,以達「形與神俱」之境界。

兼修要義

精神與形體之協調:中醫主張「形神合一」,認為精神情志活動與生理機能相互影響。《素問·上古天真論》提出「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顯示性功修養之重要性;同時亦強調「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形體調養,方為養生正道。

氣血與神志之交融:三丹田理論中,上丹田主神,中丹田主氣,下丹田主精。性命兼修即通過特定的呼吸吐納與意念導引,使精化氣、氣化神,神返虛空,循環往復。此過程涉及小周天、大周天之氣機運行,需循序漸進。

修持方法

靜功修性:以調心為主,如坐忘、守一等法,使心神寧靜,達「恬淡虛無」之境。《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聖人摶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即指此等修性功夫。

動功修命:如導引、太極等形體運動,配合呼吸吐納,以調和氣血,強健筋骨。《莊子·刻意》記載:「吹呴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申,為壽而已矣。」即為命功修持之描述。

內丹煉養:結合性功與命功,通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等步驟,使性命相融。此為道家內丹術之核心,亦為中醫養生之至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