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凶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凶風
凶風為中醫病因學名詞,屬「八風」之一,源於《靈樞·九宮八風》之論述。八風理論以方位區分風邪特性,揭示不同方向來風對人體經絡臟腑的影響。凶風特指從東北方襲來之外邪,其性凜冽,侵入人體後有特定傳變途徑與病位。

病邪特性與致病機理

  1. 循經內犯
    東北方於《九宮八風》中對應「艮卦」,應於立春節氣。此方位風邪屬木氣餘勢,兼具寒濕之性。凶風入體後,首先侵襲足少陽膽經與足陽明胃經,因膽經循行兩脅,胃經絡大腸,故其邪「內捨大腸」,易致腹痛、泄瀉或便秘等大腸傳導失常之症。
  2. 外襲經筋
    風邪滯留於「兩脅腋骨下及肢節」,顯現經筋拘急、掣痛等症。此因脅腋為少陽經所過,肢節屬三焦通行之域,風邪夾濕阻滯氣機,導致局部氣血凝滯,表現為運動障礙或壓痛。

與臟腑經絡的關聯

  • 大腸:凶風內傳大腸,除直接影響腑氣通降,亦可能透過「肺與大腸相表裏」之關係,間接引動肺衛失調,出現惡寒、身痛等表證。
  • 少陽樞機:風邪鬱於少陽,可引發往來寒熱、口苦咽乾等半表半裏證,符合《傷寒論》少陽病機特徵,唯凶風更強調其病因之方位屬性。

歷史淵源與學術發展

《黃帝內經》奠定八風理論基礎,後世醫家如張景岳在《類經》中進一步闡釋:「八方之風,各有所主,合於五臟,傷及經俞。」凶風之說不僅反映古人「天人相應」的整體觀,亦為外感病辨因提供空間維度的辨證思路。明代《普濟方》更將此與運氣學說結合,論述凶風在特定歲運下的致病力強弱變化。

此理論現代臨床雖少直接引用,然其對「風邪兼夾方位特性」的認知,仍可應用於分析地域性多發病或體質調護,體現中醫「因地制宜」的治則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