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胸嗌不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胸嗌不利
病證名,指胸中與咽喉部出現滯塞堵閉之感,屬中醫鬱證範疇。此症多因氣機鬱滯、痰濕阻遏,或熱鬱上焦所致,臨床常見胸悶窒塞、咽喉如物梗阻、吞嚥不暢等表現,甚則伴隨呼吸迫促、言語艱澀。
病因病機
- 氣鬱上逆:情志失調,肝氣鬱結,上衝胸嗌,致氣機壅滯。《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提及「二之氣,火反郁」,即少陽相火鬱而不宣,熱壅於上,引發胸嗌不利。
- 痰熱互結:肺胃積熱,煉液成痰,痰熱交阻於胸膈咽喉,阻礙氣機升降。
- 外邪客肺:風熱或燥邪犯肺,肺失宣肅,氣道不暢,連帶影響胸嗌通利。
辨證要點
- 熱鬱證:胸膈煩熱、咽喉乾痛、頭痛身熱,或見昏憒、膿瘡(《素問》所述)。舌紅苔黃,脈數。
- 氣滯證:胸脅脹滿、噯氣頻作,咽喉異物感隨情緒波動增減,脈弦。
- 痰濕證:胸悶痰多、咽中黏膩,體倦納呆,舌苔白膩,脈滑。
相關典籍延伸
除《素問》外,《醫宗金鑒·雜病心法》論「梅核氣」時,亦描述「咽中如炙臠」,與胸嗌不利之痰氣鬱結證相似,可互參。
此症需與「噎膈」「喉痹」鑑別:噎膈多屬噎塞拒食,病位偏下;喉痹則專注咽喉腫痛,而胸嗌不利更強調胸咽並病之整體氣機不暢。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