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聰不內居」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聰不內居
病證名,指因腎元虛衰所導致之聽力障礙,屬中醫耳疾範疇。此證名見於《景嶽全書》卷二十,張景嶽論述:「今老人之耳多見聰不內居,而聲聞於外,此正腎元不固,陽氣漸渙之征耳。」意指聽覺功能失調,聲氣外浮,難以內聚,多見於年高腎虧者,反映腎氣衰微、陽氣外泄之病理狀態。
中醫病機分析
- 腎精虧虛:腎開竅於耳,《靈樞·脈度》云:「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腎藏精,主髓海,腎精充足則耳竅得養,聽覺敏銳;若腎精虧耗,髓海空虛,則耳失所養,致「聰不內居」。
- 陽氣渙散:腎為先天之本,內寓元陰元陽。年老或久病傷腎,腎陽不足,固攝無力,陽氣浮越於外,聲氣不得內斂,故聞聲而難辨其源,呈現「聲聞於外」之象。
- 經絡失和:足少陰腎經絡耳,若腎虛經氣不充,耳部氣血運行澀滯,亦可加重聽覺障礙。
臨床特徵
- 聽力減退,尤以辨音不清為著,自覺外界聲響浮散,難以集中辨識。
- 或伴耳鳴如蟬,聲細而遠,時作時止。
- 常見於高齡者,兼見腰膝酸軟、齒搖髮脫、夜尿頻多等腎虛之候。
相關典籍論述
除《景嶽全書》外,《黃帝內經》早揭示腎與耳之關聯,《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曰:「腎主耳……在竅為耳。」清代《醫宗金鑒》進一步闡明:「耳聾之證,因腎虛者十居七八。」皆支持腎元虧損為本證核心病機。
鑒別要點
需與「風熱耳聾」「痰火耳閉」等實證相區別。彼者多起病驟急,耳脹痛或閉塞感,舌紅苔黃;而「聰不內居」屬虛證,病程緩進,無實火之象,脈多沉細弱。
附:名詞釋義
「聰不內居」之「聰」,古義專指聽覺功能;「不內居」喻聽力失攝,如《類經》注:「內居者,聲氣聚也。」全詞生動描繪腎虛所致聽覺外散、神識不斂之態。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