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胸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胸里

在中醫學中,「胸里」又稱「胸中」,為人體胸部內側之區域,屬上焦範疇,與臟腑經絡關係密切。其概念首見於《靈樞·經別》,文中記載足少陽膽經之別絡「入季脅之間,循胸里屬膽」,説明膽經有一分支深入季脅部位後,沿胸里內行,最終絡屬膽腑。此處「胸里」不僅指解剖位置,更涵蓋經氣運行之通路與臟腑功能聯繫。

從經絡理論而言,胸里為多條經脈所過之處,除足少陽膽經外,手太陰肺經「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其氣機亦通達胸里;足陽明胃經「下膈屬胃絡脾」,其循行亦與胸里相關。此外,衝脈、任脈等奇經亦貫穿胸腹,與胸里之氣血調和密切相連。

在臟腑功能上,胸里與心、肺、肝、膽等臟腑之氣機升降息息相關。《黃帝內經》強調「胸中為氣之海」,意指胸里乃宗氣所聚之處,主持呼吸與血脈運行。若胸里氣機壅滯,可致胸悶、脅痛、咳嗽等證;膽經鬱熱循胸里上擾,則見口苦、心煩等症。臨牀上,疏通胸里氣血常選用膻中、期門等穴,或配伍柴胡、枳殼等藥材以調暢樞機。

綜觀之,「胸里」於中醫理論中兼具解剖與功能意義,既為經絡循行所屬,亦為臟腑氣化之樞紐,反映中醫整體觀念下對人體結構與生理病理的獨特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