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胸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胸滿
證名,指胸部脹滿不適之症,首見於《素問·腹中論》。此症成因多端,或由外感邪氣,或因內傷氣血,臨床需辨明病因病機,方能對證施治。
病因病機
- 風寒襲肺
風寒之邪外襲,肺衛受困,氣機宣降失常,症見胸滿而喘、表實無汗,脈浮緊。此為風寒束表,肺氣鬱閉所致。 - 熱壅胸膈
裡熱熾盛,上壅胸膈,氣機受阻,症見胸滿煩熱、便澀口乾,脈洪數。多因陽明腑實或溫病熱邪壅滯。 - 停飲內阻
水飲停聚胸脅,肺氣不降,症見胸滿喘促、不得平臥,兼面目浮腫、咳唾引痛。此屬痰飲病範疇,如懸飲、支飲等。 - 氣滯不舒
情志不暢或肝鬱氣滯,胸中氣機失調,症見胸滿太息、呼吸不暢,噯氣後稍舒,脈弦。 - 血瘀阻絡
瘀血內停,脈絡不通,症見胸滿唇痿、舌質青紫、口燥漱水不欲咽,脈澀。此多見於跌撲損傷或久病入絡者。 - 少陽樞機不利
邪犯少陽,半表半里之氣機失和,症見胸脅苦滿、心煩喜嘔,伴往來寒熱。此為少陽證典型表現,《醫學心悟》稱:「邪至半表半里,未深入於裡,故胸滿而腹未滿。」
治法方藥
- 風寒胸滿:宜宣肺散寒,方如麻黃湯。
- 熱壅胸滿:宜清熱瀉火,方如涼膈散或大承氣湯(若兼腑實)。
- 停飲胸滿:宜逐飲化氣,方如葶藶大棗瀉肺湯或十棗湯(依飲邪輕重選用)。
- 氣滯胸滿:宜疏肝理氣,方如柴胡疏肝散或四磨湯。
- 血瘀胸滿:宜活血化瘀,方如血府逐瘀湯。
- 少陽胸滿:宜和解少陽,方如小柴胡湯加枳實、桔梗以寬胸理氣。
鑒別要點
胸滿一症,須與「胸痹」「結胸」等相區別:
- 胸痹:多屬心肺氣虛、痰瘀互結,症見胸悶痛,甚則徹背。
- 結胸:為邪熱與水飲互結胸膈,症見心下硬滿而痛,拒按。
胸滿則以脹悶為主,疼痛非必見,此為辨證關鍵。
此症涉及經絡臟腑,凡肺、心、肝、少陽經氣失調,皆可致之,臨床當詳察脈證,審因論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