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胸痛引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胸痛引背

胸痛引背,是一個病證名詞,用來指代胸痛延伸至背部的情況。根據《素問.氣交變大論》的記載:「歲金太過……胸痛引背,兩脅滿且痛引少腹。」

胸痛引背的病因主要與肺、脾、腎三個臟器有關。肺主氣,負責調節水道。若肺氣不暢,水道通暢性就會受到影響,從而導致胸痛引背;脾主運化水濕,如果脾功能虛弱,運化水濕功能就會異常,也會引起胸痛引背;腎主司水,若腎陽虛弱,水液代謝就會出現問題,同樣也會引起胸痛引背。

胸痛引背的臨床表現通常包括胸部疼痛、背部疼痛、兩側脅肋部腫滿、少腹疼痛等症狀。胸痛主要在胸前中央位置,可能會向兩側背部放射,疼痛的感覺通常是刺痛或灼痛,並可伴隨胸悶、呼吸困難、心悸等症狀。兩側脅肋部腫滿常表現為不適感,有時伴隨疼痛感。少腹疼痛通常是指下腹部疼痛,還可能伴隨頻尿、尿急、尿痛等症狀。

要診斷胸痛引背,主要依靠患者的臨床表現,結合相關檢查,來做出確切的診斷。

胸痛引背的治療主要以中醫中藥為主。通常使用的方劑有:

  • 麻黃附子細辛湯:適用於肺氣不通暢、水道不暢的胸痛引背。方劑中的麻黃起到宣通肺氣、散寒的作用;附子則溫暖身體、驅散寒邪;細辛則促進出汗、解表。這三種藥物合用,可以有效改善胸痛引背的症狀。
  • 參苓白朮散:適用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的胸痛引背。方劑中的人參補氣、健脾;白朮健脾、燥濕;茯苓利水、滲濕。這三種藥物合用,可以有效改善胸痛引背的症狀。
  • 金匱腎氣丸:適用於腎陽不足、水液代謝失常所致的胸痛引背。方劑中的熟地黃補腎、益精;山藥補脾、益肺;山茱萸補腎、固精;茯苓利水、滲濕;澤瀉利水、消腫;丹皮活血、化瘀;牡丹皮清熱涼血;附子溫腎、助陽;肉桂溫腎、助陽;三黃瀉火、解毒;五味子收斂、固澀。這些藥物合用,可以有效改善胸痛引背的症狀。

預防胸痛引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 維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限酒,避免熬夜,注意勞逸結合。
  • 注意飲食調理,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 適度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以便早期發現並治療。

胸痛引背是一種常見的胸部疾病,如果出現胸痛引背的症狀,應及早就醫,以免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