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胸脅苦滿」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胸脅苦滿

胸脅苦滿為中醫證名,指胸脅部出現滿悶不適之感,難以具體描述其感受。此證多因邪入少陽,或肝膽氣機失調,導致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所致。

病因病機

胸脅為少陽經循行之處,肝膽經脈亦布於此。凡外邪侵入少陽,或情志失調、飲食不節等因素引起肝膽氣滯、疏泄失常,皆可導致氣機壅塞,表現為胸脅部脹滿、悶塞不舒。

  1. 少陽受邪:傷寒或少陽病初期,邪氣鬱於半表半裏,少陽樞機不利,氣機阻滯,則見胸脅苦滿。《傷寒論》云:「傷寒五六日,中風,往來寒熱,胸脅苦滿,嘿嘿不欲飲食,心煩喜嘔……小柴胡湯主之。」此為邪入少陽之典型表現。
  2. 肝膽氣滯:情志抑鬱或惱怒傷肝,肝氣鬱結,疏泄失司,氣機鬱滯於脅肋,則見胸脅脹滿不舒,甚則脅痛。
  3. 痰濕鬱阻:脾失健運,痰濕內生,阻遏氣機,亦可導致胸脅滿悶不適。

臨床表現

患者自覺胸脅部脹滿、堵塞感,或伴脅痛,甚至影響呼吸暢順,疼痛性質多為脹痛或隱痛,並常隨情緒波動而加劇。此外,或見心煩易怒、口苦咽乾、食欲不振、噯氣頻作等症。依不同證型,症狀可有所差異:

  • 少陽證:胸脅苦滿,往來寒熱,心煩喜嘔,口苦咽乾,脈弦。
  • 肝氣鬱結:胸脅脹滿,情緒抑鬱或易怒,噯氣頻作,舌苔薄白,脈弦。
  • 痰濕鬱阻:胸脅滿悶,伴有脘腹痞滿,嘔惡納呆,舌苔白膩,脈濡滑。

治療原則

治療以疏肝利膽、調暢氣機為主,視證型不同,選用相應方藥:

  • 少陽證:宜和解少陽,方用小柴胡湯(柴胡、黃芩、人參、半夏、生薑、大棗、甘草)加減。
  • 肝氣鬱結:宜疏肝解鬱,方用柴胡疏肝散(柴胡、香附、陳皮、芍藥、川芎、甘草)或逍遙散加減。
  • 痰濕鬱阻:宜化痰祛濕、理氣寬中,方用二陳湯合平胃散加減。

若兼見瘀血阻絡,脅痛固定如針刺,可配合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參、鬱金、川楝子等。

相關經典論述

《傷寒論》記載:「胸脅苦滿」為少陽樞機不利之主症之一,並以「小柴胡湯」為代表方劑,以調和少陽氣機。《金匱要略》亦論及肝膽氣滯之胸脅脹滿,強調疏肝理氣為要。

此外,《醫學心悟》指出:「脅痛之病,本屬肝膽,蓋肝脈布脅肋。」說明胸脅滿悶與肝膽經氣運行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