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胸中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胸中熱
證名。指上焦心肺區域鬱熱之症,首見於《素問·刺熱篇》。其病機多因外邪內傳、情志化火,或痰飲瘀滯,導致氣分熱蘊,上灼胸膈。
病位與病機
《素問識》卷四指出:「胸中膈上,乃心肺之宮城。」此證雖涉及心肺二臟,然病變重心在於氣分,未深及臟真。《靈樞·營衛生會》進一步闡明:「上焦出於胃上口,並咽以上,貫膈而布胸中。」此處氣機宣降失司,熱邪壅滯,故見胸中煩熱、窒悶,或伴口乾、面赤等症。
辨證分型
- 肺熱壅胸:熱邪犯肺,氣逆不降,症見咳嗽痰黃、胸痛咯血,舌紅苔黃,脈洪數。
- 心火上炎:情志鬱而化火,擾亂胸膈,症見心悸煩躁、口舌生瘡,舌尖紅絳,脈數。
- 痰熱互結:痰濁與熱邪膠結胸中,症見胸脘痞滿、嘔吐痰涎,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與方藥
- 清泄上焦:以輕清透散之品宣洩熱邪,如梔子豉湯、涼膈散。
- 瀉肺逐熱:若肺熱熾盛,選用瀉白散或麻杏石甘湯。
- 導心火下行:心火偏亢者,以導赤散或黃連解毒湯加減。
- 化痰清熱:痰熱交阻者,宜小陷胸湯或溫膽湯化裁。
此證臨床須細辨熱邪所犯層次,區分氣分、營血之異,並權衡虛實,方能精準施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