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熊彥明>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元代醫家熊彥明,福建建陽人士,生平事蹟雖史料記載有限,然其醫術造詣與典籍整理之功,於中醫發展史上留有重要印記。熊氏最具代表性之著作《類編南北經驗醫方大成》十卷,乃匯粹當時南北醫家臨床精華而成,充分展現其對醫方文獻的系統性整理能力。

該醫典主要取材於孫允賢《醫方集成》,並融合《濟生拔粹》、《宣明論方》、《瑞竹堂經驗方》等金元時期重要醫學著作,呈現了當時中醫方劑學發展的整體面貌。書中不僅收錄內、外、婦、兒各科驗方,更特別注重方劑的臨床實效性,反映元代醫家「經驗為要」的實用醫學思想。

從中醫文獻學角度考究,《類編南北經驗醫方大成》體現了金元四大家學術思想在南方地區的延伸與發展,其中尤可見李東垣補土派與朱丹溪養陰學說的影響。熊氏編纂時特別強調方劑的分類系統與臨床適用症候,每方皆詳述組成、製法、服法及加減變化,對後世方書編撰體例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就中醫理論而言,該書所載方劑多遵循「君臣佐使」配伍原則,並注重因地製宜的用藥特點。如治療南方濕熱病證的方劑中,常見茯苓、澤瀉等利濕藥物與黃連、黃芩等清熱藥的配伍;而針對北方寒證,則多用附子、乾薑等溫裡散寒之品,充分體現中醫「三因制宜」的辨證思想。

在方劑應用方面,熊彥明特別重視藥物炮製與劑型選擇,書中記載了大量丸、散、膏、丹等不同劑型的製備方法,並詳述各劑型的適應證候與使用禁忌,反映元代醫家對藥物劑型與療效關係的深入認識。

熊彥明之醫學貢獻,不僅在於保存了大量宋元時期的臨床經驗方,更通過系統分類與整理,使這些散佚各處的實用方劑得以傳承後世。其《類編南北經驗醫方大成》可視為元代民間醫學經驗的重要載體,對研究金元醫學流派之地域性發展具有特殊文獻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