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熊應雄>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熊應雄,字運英,清代著名醫家,祖籍東川(今屬四川),生卒年及具體生平事蹟記載不詳,然其醫學貢獻尤見於小兒推拿領域,所著《推拿廣義》(亦稱《小兒推拿廣義》)三卷,為中醫兒科推拿術之重要文獻,流傳後世。
醫術背景與學術特色
熊氏所處之清代,中醫兒科體系漸趨完善,推拿療法因應小兒「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之生理特點,成為外治顯學。其書《推拿廣義》系統收錄前人經驗,並融會己見,內容涵蓋 穴位辨析、手法操作、辨證施術 等,尤重 「五經穴」(脾經、肝經、心經、肺經、腎經)於小兒疾病之應用,強調通過推拿調理經絡氣血,以達 「通則不痛,動則陽生」 之效。
書中提及 「黃蜂入洞」「運水入土」 等手法,結合中醫 「五行生剋」理論 ,針對小兒常見之積滯、外感、驚風等症,設計相應操作。例如,以 清天河水 退熱,或按揉 板門穴 消食導滯,均體現中醫 「經絡所過,主治所及」 之治療原則。
歷史定位與影響
《推拿廣義》承襲明代《小兒按摩經》之精要,並進一步擴充臨床實用技術,對清代以降之小兒推拿發展影響深遠。書中將推拿與 臟腑辨證 緊密結合,強化「治未病」觀念,如主張透過 捏脊療法 增強脾胃功能,防患於未然。此類觀點,不僅反映熊氏對中醫傳統理論之掌握,亦展現其臨床實踐之細膩。
熊應雄之著作雖未如《醫宗金鑑》等官修醫書廣為人知,然其專精兒科推拿,補益中醫外治法之完整性,足為後世醫家所參酌。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