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修其城廓」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修其城廓

「修其城廓」為中醫導引養生術中的一項耳部按摩法,源自傳統醫學對耳與腎氣關係的重視。此法主要透過手部對耳輪的規律摩揉,以激發經氣流通,調和臟腑功能,尤其著重於補益腎氣、預防聽力衰退。

中醫理論基礎

  1. 耳與腎的關聯
    中醫認為「腎開竅於耳」(《黃帝內經·素問》),耳的功能狀態反映腎氣盛衰。腎藏精,主骨生髓,其華在髮,而耳竅需賴腎精濡養。若腎氣充盈,則聽力敏銳;反之,腎虛可致耳鳴、耳聾。按摩耳輪即通過外治法間接調補腎氣。
  2. 經絡系統的連結
    耳為「宗脈之所聚」(《靈樞·口問》),手足三陽經皆上行於耳,陰經則通過經別與耳相通。十二經脈中,足少陽膽經、手太陽小腸經等均循行耳周。刺激耳輪可疏通經絡氣血,調和全身陰陽。
  3. 全息理論的應用
    耳廓被視為人體縮影(耳穴療法基礎),不同區域對應五臟六腑。摩揉耳輪不僅刺激局部穴位(如腎、肝、心反射區),亦能通過全息效應調節相應臟腑功能。

操作與機理

  • 具體方法:以掌心或指腹緊貼耳輪,由下而上、由外向內螺旋式摩揉,力度需均勻滲透,以局部微熱為度。古籍強調「不拘遍數」,意指導引時應自然放鬆,不以次數為限。
  • 作用機理
    • 行氣活血:摩擦生熱可溫通經絡,促進耳周氣血運行,改善微循環。
    • 引火歸元:針對虛陽上浮所致耳鳴,透過向下摩揉可導引浮火下潛,恢復腎氣封藏。
    • 激發經氣:反覆刺激可激活耳部經穴(如聽宮、翳風),強化經絡傳導效應。

臨床養生意義
此法列為傳統防聾妙術,尤其適合中老年人或腎氣漸虛者日常保健。明代《養性書》將其納入養生體系,結合「鳴天鼓」等耳部導引,形成系統性耳竅調護法。後世醫家進一步闡發,認為長期修習可延緩「耳竅失聰」等衰老相關病變,體現中醫「治未病」思想。

與其他療法的配合
在針灸學中,耳輪按摩常作為輔助手段,與耳針療法相輔相成;於內服方劑方面,若配合補腎藥物(如六味地黃丸),可標本兼顧,強化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