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修天庭」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修天庭
修天庭為中醫傳統自我推拿方法之一,主要透過手部摩擦生熱後,對額部進行有規律的撫摩,以達到養顏、通絡及防病之效。此手法源自古代養生典籍《養性書》,後收錄於《雜病源流犀燭·面部病源流》,其文記載:「熱摩手心,頻拭額上,謂之修天庭。連發際,二三七遍,面上自然光澤,所謂手宜在面是也。」強調以溫熱手心反覆按摩額部至髮際線,可促進面部氣血流通,改善膚質。
從中醫理論分析,額部屬「天庭」所在,為督脈與足陽明胃經所過之處,亦與「心火上炎」「陽氣升發」密切相關。透過熱摩此區域,可激發經氣運行,疏通經絡滯阻,調和陰陽平衡。具體作用機制如下:
- 溫通經絡
手心為勞宮穴(屬手厥陰心包經)所在,摩擦生熱後,其溫煦之力可透過督脈(額部正中)與胃經(額角髮際)傳導,助陽氣升發,驅散頭面風寒濕邪。 - 調和氣血
額部皮膚薄而血管豐富,反覆撫摩能刺激局部微循環,加速氣血周流。《黃帝內經》言「十二經脈,三百六十五絡,其血氣皆上於面而走空竅」,修天庭間接促進全身氣血上榮於面,使膚色紅潤光澤。 - 安神醒腦
督脈入絡於腦,額部按摩可引心火下交腎水,緩解心神浮越所致之失眠、頭暈。另結合「髮際」操作(如神庭穴、頭維穴),兼有疏風清頭目之效。
操作要點
- 以雙手掌心快速摩擦至溫熱,貼緊額部正中(印堂至髮際),以均勻力道上下推摩。
- 範圍可擴及兩側額角(足陽明胃經循行處),並延伸至髮際線,重複21至49次(古法以「三七遍」為度)。
- 動作宜緩而深沉,使熱力滲透肌膚,切忌過度摩擦導致表皮損傷。
延伸應用
歷代養生家將「修天庭」與其他面部按摩結合,如「乾浴面」「鳴天鼓」等,形成系統性的頭面部導引術。其理論基礎契合中醫「上工治未病」思想,透過日常經絡調理,預防外邪侵襲與氣血失調引發的顏面疾患。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