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羞明」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羞明

病名,又稱羞明畏日怕日羞明畏日惡日畏明。指眼部遇光線刺激則感澀痛難睜,畏避光明之症。此證多因風熱邪氣上攻目竅,或陰虛血虧、目失濡養所致。

病因病機

  1. 風熱上攻:外感風熱邪氣,或肝經風熱上擾清竅,導致目絡壅滯,氣血不和,故見畏光澀痛,常伴赤腫、多眵、淚熱等實熱之象。
  2. 陰虛血虧:肝腎陰虛或精血不足,目失所養,虛火內擾,症見雙眼乾澀羞明,而無明顯赤痛,屬虛證。《審視瑤函》云:「羞明怕日,皆火燥血熱所致。」

證型辨治

  • 風火實證:眼瞼紅腫、刺痛畏光、淚多黏稠,舌紅苔黃,脈浮數,治宜疏風清熱,方用柴芩清肝湯蟬花散加減。
  • 陰虛血虧證:目乾微澀、羞明不甚、視物昏花,舌淡少津,脈細數,治宜滋陰養血,方選明目地黃丸杞菊地黃丸

古籍論述

《銀海精微》指出:「羞明者,畏怕日光照眼也,因肝有風熱,血熱氣盛,當瀉肝涼血。」《證治準繩·七竅門》則分虛實,謂實者多由「陽氣邪熱所衝」,虛者則因「精血弱而陽光失制」。

相關證候

羞明常與目赤流淚乾澀等並見,其辨證需結合全身症狀及局部體徵,區分外感內傷,以定清瀉或滋養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