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羞明怕熱症」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羞明怕熱症

病證名,指雙眼畏光(羞明)且懼怕熱氣之症候,屬中醫眼科範疇。此症多因火邪上炎、血分燥熱,或肝經風熱熾盛,上攻目竅所致,其性偏陽熱,常見目赤腫痛、淚熱眵黏、遇光灼熱加重等表現。

病因病機

  1. 肝經風熱:肝開竅於目,風熱之邪循經上擾,鬱滯目絡,致眼瞼紅赤、羞明流淚。
  2. 血熱熾盛:素體陽盛或過食辛辣,血分伏熱,燔灼津液,目失濡養而畏熱燥澀。
  3. 陰虛火炎:腎陰虧虛,虛火內生,上灼清竅,症見目乾畏光、午後潮熱。

治法方藥
清熱瀉火為基本治則,辨證選方如下:

  • 肝經風熱:宜疏風清肝,方用龍木秘方密蒙花散(密蒙花、青葙子、決明子等),或蟬花散加減。
  • 血熱熾盛:宜涼血解毒,選東垣瀉熱黃連湯(黃連、黃芩、生地、梔子)合犀角地黃湯化裁。
  • 陰虛火旺:宜滋陰降火,方用知柏地黃丸滋陰降火湯(當歸、白芍、黃柏等)。

外治法
可配合清熱明目之局部療法,如黃連煎湯熏洗,或菊花、桑葉煎汁冷敷,以緩解灼熱不適。

古籍參考
《銀海精微》載:「羞明確屬火鬱」,強調瀉火為要;《證治準繩》則分述風熱、血熱之異,治法各異。此症須辨明虛實,實火宜瀉,虛火宜滋,務求標本兼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