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袖口疳」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口疳,病名。疳瘡之一種。指下疳生於陰莖處,症見外皮腫脹包裹者。見《醫宗金鑒》卷六十九。

袖口疳,又名陰疳、陰囊疳。《醫宗金鑒》卷六十九曰:「袖口疳,下疳生於陰莖處,外皮腫脹包裹,如裹袖口然。」

袖口疳的病因,主要與小兒脾胃虛弱、飲食不節、感受外邪有關。小兒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以生血氣。若小兒脾胃虛弱,則運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氣,以致氣血不足,營衛不和,外邪乘虛而入,侵犯陰莖,則發為袖口疳。

袖口疳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陰莖外皮腫脹包裹,如裹袖口然。腫脹部位可有紅、腫、熱、痛等炎症反應,嚴重者可出現潰爛、流膿、出血等。

袖口疳的治療,以扶正祛邪為主。可選用健脾益氣、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等中藥治療。常用方藥有參苓白朮散、六君子湯、清熱解毒湯等。

袖口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2. 保持皮膚清潔,勤洗澡、勤換內褲。
  3. 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4. 一旦發現患病,應及早到醫院治療。

袖口疳是一種常見的小兒皮膚病,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因此,家長們應提高警惕,一旦發現孩子患病,應及早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