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寒證」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寒證

定義
虛寒證為中醫證候名,指人體陽氣虛弱,陰寒內生所表現的一組臨床症候群。其特點為陽氣不足、溫煦失職,兼見寒象。此證首見於《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之論,後世醫家如劉完素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進一步闡述其病機與表現。

病因病機

  1. 先天稟賦不足:腎陽素虛,命門火衰,無以溫煦臟腑。
  2. 後天失養:過食生冷、久病耗氣、勞倦內傷,損及脾陽。
  3. 年老體衰:臟腑機能衰退,陽氣漸虛。
  4. 外寒直中:寒邪侵襲,傷及陽氣,導致陽虛內寒。

臨床表現

  • 全身症狀:面色㿠白或蒼白,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畏寒肢冷,得溫則減。
  • 局部症狀:脘腹冷痛,喜溫喜按;腰膝酸冷,小便清長或夜尿頻多;大便溏薄,或五更泄瀉。
  • 舌脈特徵:舌質淡胖,邊有齒痕,苔白滑;脈沉遲無力,或微弱。

病位與證型分類

  1. 脾陽虛證:以腹脹食少、腹痛隱隱、下利清穀為主,方用理中湯加減。
  2. 腎陽虛證:以腰膝冷痛、夜尿頻多、陽痿滑精為主,方選金匱腎氣丸右歸丸
  3. 心陽虛證:見心悸怔忡、胸悶氣短,甚則冷汗淋漓,可用桂枝甘草龍骨牡蠣湯
  4. 脾腎陽虛證:兼見水腫、完穀不化,宜附子理中湯真武湯

治法與用藥

  • 治療原則溫補陽氣,散寒通絡
  • 常用方劑
    • 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甘草)溫中健脾。
    • 四逆湯(附子、乾薑、甘草)回陽救逆。
    • 當歸四逆湯(當歸、桂枝、細辛)養血溫經。
  • 藥對配伍
    • 附子配肉桂:補命門之火。
    • 乾薑配白朮:健脾溫中。

鑑別診斷

  • 虛寒證 vs 實寒證:虛寒為陽虛生寒,病程長、喜溫喜按;實寒為寒邪直中,病程短、拒按、脈緊。
  • 虛寒證 vs 氣虛證:氣虛無明顯寒象,而虛寒必見畏冷肢涼等寒徵。

相關古籍記載

  • 《傷寒論》:「陽虛陰盛,手足厥逆。」
  • 《景岳全書》:「寒生於內,由陽氣之虛也。」

此證多屬慢性過程,調治需循序漸進,以「益火之源,以消陰翳」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