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刺血療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刺血療法是中醫針刺療法之一,是指用三棱針或皮膚針或小眉刀等針具刺破淺表小靜脈放出少量血液以治療疾病的方法。又稱刺絡療法。臨床操作時,根據病情需要,選用三棱針點刺,或皮膚針扣刺,滾刺,或小眉刀挑刺放出少量血液。施術時,應注意嚴密消毒,著力適宜,並避開動脈,以免發生感染或出血過多。對體虛、孕婦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適用於中暑,頭痛,扁桃體炎,神經性皮炎及疔瘡等疾患。

刺血療法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在《靈樞·九針十二原》中記載:「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難經·六十四難》中說:「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以出其血,以通其經。」《針灸甲乙經》中說:「刺血療法,以刺出少量血液,以通經活絡,調和氣血,治療疾病。」

刺血療法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清熱解毒、消腫止癢等作用。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中暑、頭痛、扁桃體炎、神經性皮炎及疔瘡等疾患。

刺血療法具有簡便易行、療效顯著、無痛苦、無副作用等優點。但由於刺血療法具有出血的風險,因此對體虛、孕婦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刺血療法在臨床應用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嚴格消毒,防止感染。
  2. 選用合適的針具,力度適宜。
  3. 避開動脈,防止出血過多。
  4. 對體虛、孕婦及有出血傾向者慎用。

刺血療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療效顯著的治療方法,但由於具有出血的風險,因此在臨床應用中應注意以上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