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爛喉風」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爛喉風
概述
虛爛喉風為中醫喉科病證之一,屬「喉風」範疇,以咽喉疼痛潰爛為主要表現。其病因多由腎陰虧虛,虛火上炎,灼傷咽喉黏膜所致,臨床特徵為咽喉局部紅腫不甚明顯,但見斑駁潰瘍,伴有虛火之象。此病症見於《喉科秘旨》等古籍,歸屬於虛證喉疾。
病機與辨證
- 陰虛火炎:患者素體陰虛,或久病耗傷腎陰,致虛火循經上擾咽喉。
- 氣陰兩虛:若兼見氣虛,可導致黏膜修復無力,潰瘍久不癒合。
- 局部絡傷:虛火久灼咽喉脈絡,氣血失和,形成白斑痛爛之症。
臨床表現
- 主症:咽喉關內(如喉關、喉底)黏膜泛紅,散見白色斑點或淺表潰瘍,疼痛綿綿,入夜尤甚。
- 次症:口乾咽燥,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舌紅少苔,脈細數等陰虛證候。
- 特點:與實熱喉痺不同,其紅腫熱痛較輕,但潰爛反覆難癒。
治法與方藥
以「滋陰降火」為治療原則,佐以涼血生肌:
- 主方:知柏地黃湯(知母、黃柏、熟地、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加減。
- 若潰爛明顯,可加玄參、麥冬滋陰清熱;
- 疼痛甚者,加桔梗、甘草緩急利咽。
- 變證調治:
- 氣陰兩虛者,合用生脈散(人參、麥冬、五味子);
- 血虛絡滯者,佐當歸、赤芍養血活血。
其他療法
- 外治:可用珍珠粉或西瓜霜外吹患處,以斂瘡生肌;或選用養陰清熱類中藥煎湯含漱。
- 針灸:取太谿、照海、三陰交等穴,滋腎清火。
古籍參考
《喉科秘旨》強調「本源不足」為本病根本,治療需標本兼顧,不可過用苦寒清熱,以免更傷陰液。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