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勞失精」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勞失精
定義
虛勞失精為中醫病證名,指因腎氣虛損、封藏失職而導致精液不固,無故漏失的一類證候。此病名首見於《諸病源候論·虛勞失精候》,書中明確指出:「腎氣虛損,不能藏精,故精漏失。」可見其病機核心在於腎氣虧虛,精關不固。
病因病機
虛勞失精多因稟賦不足、房勞過度、久病耗損,或思慮傷神,導致腎氣虧虛。腎主封藏,腎氣不足則精室不固,精液外泄。此外,心腎不交、相火妄動,亦可擾動精室,加重失精症狀。
臨床表現
患者常見以下症狀:
- 下焦虛寒:小腹弦急(緊繃拘急感),陰頭寒冷。
- 頭面官竅失養:目眩(視物昏花)、目眶疼痛、頭髮脫落。
- 心神不寧:虛煩不安、心悸怔忡。
- 脈象特徵:脈數而散亂,或見芤脈(中空軟弱)、遲脈,甚則芤動微緊,反映精氣外泄、陰陽兩虛之象。
辨證分型
- 腎氣不固證:以滑精頻繁、腰膝痠軟為主,脈沉弱。
- 心腎不交證:兼見失眠多夢、心煩口乾,舌紅少苔。
- 相火妄動證:夢遺明顯,陽事易舉,脈細數。
治療原則
以「補腎固精」為主,依證型配伍不同治法:
- 腎氣不固:宜溫補下元,方用《金匱要略》之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芍藥、龍骨、牡蠣等),或 龍骨散(煅龍骨、桑螵蛸等)澀精止遺。
- 心腎不交:宜交通心腎,選用 黃連阿膠湯 合 三才封髓丹。
- 相火偏旺:可酌加知母、黃柏清泄相火,或配 封髓丹 固攝精關。
古籍參考
除《諸病源候論》外,《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亦載:「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陰頭寒,目眩,髮落……桂枝加龍骨牡蠣湯主之。」後世醫家如張景岳強調「治遺精者,當辨其有火無火」,補充虛勞失精需分寒熱論治。
備註
此證與「遺精」相關,然虛勞失精特指因虛致遺,病機以正虛為本,臨床需詳辨(參見「遺精」條)。治療時可配合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以增強溫固之效。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