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勞腰痛」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勞腰痛
病證名,指因過度勞損而傷及腎氣,導致腰部疼痛之證候。首見於《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其後《聖濟總錄·腰痛門》進一步闡述:「虛勞腰痛者,勞傷於腎也。」屬中醫「腎虛腰痛」範疇,與臟腑功能失調、氣血虧耗密切相關。
病因病機
- 勞倦傷腎:長期體力過勞、房事不節,或思慮過度,耗損腎精,致腎氣虧虛。
- 久病及腎:慢性疾病遷延不癒,氣血生化不足,終累及腎臟,引發腰痛。
- 年老體衰:腎氣隨年齡增長自然衰退,腰府失養而疼痛。
中醫理論認為「腰為腎之府」,腎主藏精、生髓,其氣虛衰則腰脊失於濡養,且腎陽不足易生內寒,腎陰虧虛則筋脈失潤,均可導致疼痛。
臨床表現
- 主要症狀:腰部隱隱作痛,痠軟無力,勞累後加劇,休息稍緩。
- 兼證:
- 腎陽虛:畏寒肢冷,小便清長,舌淡苔白,脈沉遲。
- 腎陰虛:口燥咽乾,心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療原則
虛勞腰痛以「補腎益精」為大法,視陰陽偏衰調整:
- 腎陽虛:溫補腎陽,方用「右歸丸」或「腎氣丸」。
- 腎陰虛:滋養腎陰,方選「左歸丸」或「六味地黃丸」。
針灸常取腎俞、命門、太谿等穴,以調補腎氣。
此證強調「治本緩圖」,需長期調養,配合節勞避寒,以固根本。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