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癆」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癆

虛癆,又稱虛勞,為中醫病名,首見於明代醫家李中梓所著《醫宗必讀》卷六,泛指因臟腑氣血陰陽虛損所導致的慢性衰弱性疾病。其病理核心在於「虛」,意指人體正氣不足,日久失養,漸至形神俱衰。

病因病機

  1. 先天不足:稟賦薄弱,腎精虧虛,臟腑功能本虧。
  2. 後天失調
    • 勞倦過度:形勞、神勞、房勞耗傷氣血陰陽。
    • 情志內傷:憂思鬱怒,肝脾失調,氣滯血弱。
    • 飲食不節:脾胃受損,化源不足,氣血生化無力。
    • 病後失養:久病、誤治,正氣未復,邪氣留連。

證候特點

虛癆病位涉及五臟,尤以脾、腎為關鍵,臨床多表現為:

  • 氣虛:神疲乏力、短氣自汗、食少便溏,脈弱。
  • 血虛:面色萎黃、心悸失眠、爪甲不榮,脈細。
  • 陰虛:潮熱盜汗、咽乾顴紅、舌紅少苔,脈細數。
  • 陽虛:畏寒肢冷、面色㿠白、下利清穀,脈沉遲。

辨證分型

  1. 肺氣虛癆:久咳氣短,聲低懶言,易感外邪。
  2. 心脾兩虛:怔忡健忘,失眠多夢,納呆腹脹。
  3. 肝腎陰虛:眩暈耳鳴,腰膝痠軟,遺精早泄。
  4. 脾腎陽虛:五更泄瀉,水腫肢冷,陽痿不育。

治療原則

以「補虛」為本,需依臟腑氣血陰陽之偏衰論治:

  • 益氣:如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
  • 養血:如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
  • 滋陰:如六味地黃丸(熟地、山茱萸、山藥等)。
  • 溫陽:如腎氣丸(附子、桂枝、地黃等)。

虛癆為慢性虛損之疾,強調「緩圖其本」,需長期調攝,結合藥療、食養、靜息等綜合調理,以漸復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