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里」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里

1. 經絡概念

虛里為胃之大絡,屬十六絡脈之一,出自《素問·平人氣象論》:「胃之大絡,名曰虛里。」其位置在左乳下方,接近心尖搏動處(相當於現代醫學的心尖區)。此處為宗氣外顯之地,而宗氣的形成與胃氣密切相關。胃氣為後天之本,水穀精微化生氣血,上輸於胸中形成宗氣,推動血脈運行。故虛里不僅是胃經的絡脈,更反映全身氣血盛衰,尤其與心肺功能相繫。

2. 診斷意義

中醫通過觸診虛里搏動(即「診虛里」)以判斷宗氣強弱與疾病預後:

  • 正常現象:搏動和緩有力、節律均勻,按之應手但不過於躁急。
  • 異常表現
    • 搏動過劇(「其動應衣」):多因宗氣外泄,見於心陽虛脫或勞損之證。
    • 搏動微弱或消失:提示宗氣不足,常見於氣血虧虛或心肺衰竭。
    • 局部壓痛:可能為瘀血內阻或痰飲停聚胸中。

此診法在《黃帝內經》中與「診寸口」並重,尤其用於急症危候的辨別。

3. 推拿穴位

虛里亦為推拿特定穴位,見於清代《釐正按摩要術》,定位於「左乳下三寸」(約當乳頭直下兩肋間隙,與經絡概念位置略有差異)。此穴多用於:

  • 調理氣機:按揉可寬胸理氣,緩解胸悶、呃逆等氣滯症狀。
  • 和胃降逆:配合中脘、足三里,助胃氣下降,改善嘔吐、食積。

4. 與宗氣的關係

虛里本質為宗氣輸布之門户。《靈樞·邪客》云:「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宗氣由脾胃運化的水穀精氣與肺吸入的清氣結合而成,其盛衰直接影響:

  • 心肺功能:推動呼吸與血液循環,虛里異常常見心悸、喘促。
  • 肢體活動:「宗氣不下,脈中之血,凝而留止」(《靈樞·刺節真邪》),若虛里失常,可致肢冷無力。

5. 古今應用延伸

  • 古代醫案:張仲景《傷寒論》雖未明言虛里,但「心下悸」等症與其相關,後世醫家如葉天士溫病治療中重視胸腹診察。
  • 現代研究:有學者將虛里搏動與心輸出量、血壓變化聯繫,作為中醫心臟功能評估的輔助指標。

虛里一詞融合經絡、診斷與治療,體現中醫「司外揣內」的特色,臨床需結合四診綜合分析,方能精準把握其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