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刺手」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刺手
刺手,又稱「持針手」,為針刺操作時執持針具之手,於臨床施術中主司進針、行針等關鍵動作。傳統針灸技法中,醫師多以右手為刺手(慣用手原則),因其力道控制與細微操作較為靈敏,符合「右手主瀉,左手主補」之部分流派理論。
刺手之功能與技法
- 持針法:
- 指持法: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挾持針柄,適用於細針(如毫針),強調「輕、穩、準」。
- 掌持法:以掌心握持針柄,多用於粗針或需強刺之場合,如火針或芒針。
-
進針控制:
刺手需配合「押手」(輔助手)協作,透過腕力與指力調節進針深度與角度,如「提插法」「捻轉法」皆賴刺手之力度與速度調控。 -
行針手法:
- 補瀉操作:依《內經》理論,刺手之捻轉方向(順逆經絡)、提插幅度(淺深分層)可影響補瀉效果。
- 導氣調針:透過震顫、彈撥等手法,引導經氣運行,刺手需具備「得氣」感知能力。
刺手與經絡理論之關聯
中醫認為「氣至而有效」,刺手之操作直接影響針感傳導。例如:
- 循經刺法:刺手沿經絡走向進針,強化氣血定向流通。
- 透天涼、燒山火:複式手法中,刺手之提插分層與捻轉節奏,為營造熱感或涼感之關鍵。
流派差異
- 單手刺法:部分流派強調單用刺手進針,省略押手,考驗指力精準度。
- 雙手協同:多數遵循《針灸大成》「左手重而多按,右手輕而徐入」之原則,刺手與押手分工明確。
刺手之純熟與否,直接關乎療效,為針灸醫師核心技藝之一,需長期練習以掌握「力透毫芒,意隨氣行」之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