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痢」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痢
虛痢為中醫學病名,指因體虛而患痢疾,或痢疾日久導致正氣虧損之證候。其病機多因氣血不足、臟腑虛弱,或久痢傷及陰陽所致。臨床表現包括痢下纏綿、腹中隱痛或疼痛不甚明顯、不思飲食、精神困倦等,且無明顯裏急後重之症。虛痢依其證型可分為氣虛、血虛、房勞傷及久痢虛滑等類型,治法亦有差異。
證型與治法
-
氣虛痢
- 主證:痢下白色黏液,狀如鼻涕或凍膠,腹中綿綿作痛,食少體倦,氣短乏力。
- 治法:益氣健脾,溫中止痢。
- 方藥:常用四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合理中湯(人參、白朮、乾薑、甘草),酌加木香、肉桂、厚朴、茯苓以調氣行滯。
-
血虛痢
- 主證:痢下淡紅色黏液,面色萎黃,唇甲色淡,舌質淡白。
- 治法:養血調血,清腸止痢。
- 方藥:初起可選用通玄二八丹(含黃連、當歸等);若日久血虛,則以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熟地)加升麻、香附、側柏葉,以養血清熱。
-
房勞傷痢
- 主證:因房事過度,耗傷精血,毒邪內蘊,見痢下膿血,腰膝痠軟,形瘦神疲。
- 治法:補腎填精,除濕止痢。
- 方藥:選用腎氣丸(熟地、山藥、山茱萸、澤瀉、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以溫補腎陽,兼以化濕。
-
久痢虛滑
- 主證:痢久不愈,滑脫不禁,肛門墜脹,虛坐努責,甚則脫肛。
- 治法:澀腸固脫,益氣養血。
- 方藥:常用胃風湯(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芍藥、肉桂)去肉桂,加熟地,以補益氣血,固攝腸道。
相關證候辨析
- 陰虛痢疾:多伴見痢下赤白,午後潮熱,口乾舌燥,乃因陰液虧耗,虛熱擾腸所致,治法以養陰清熱為主。
- 勞痢:因過勞傷脾或久痢復勞誘發,症見痢下時作時止,體倦乏力,治宜健脾益氣,兼調氣血。
虛痢一證,須細辨氣血陰陽之虛損,並結合病程長短及兼症施治,方能有效調理。相關證候如滑痢、虛滑痢等,皆屬虛痢範疇,治法多有相通之處。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