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絡」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絡
定義與概念
虛絡是中醫絡病理論中的特定術語,指絡脈中氣血虧虛、功能低下的病理狀態。絡脈為經脈的分支,廣泛分布於人體,負責輸布氣血、濡養組織。當絡脈氣血不足時,稱為「虛絡」,與「實絡」(絡脈瘀阻或邪氣壅滯)相對,屬虛證範疇。《素問·調經論》提及:「神不足者,視其虛絡,按而致之。」此處「神不足」泛指人體正氣虛弱,需通過觀察和按揉虛絡以激發氣血運行,體現虛絡與整體功能的密切關聯。
成因與病機
虛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不足密切相關,主要機制包括:
- 氣血生化不足:脾胃虛弱致氣血生成不足,或肝腎虧虛使精血耗損,絡脈失於充養。
- 氣血輸布障礙:肺氣虛或心陽不振,無法推動氣血至末梢絡脈。
- 慢性耗損:久病、勞倦或失血過多,導致氣血虧虛,絡脈空乏。
臨床表現
虛絡的症狀多與局部失養及功能減退相關:
- 體表徵象:絡脈所在部位(如皮下淺表處)色澤淡白、陷下不顯,按之柔軟無力。
- 功能異常:如肢體麻木、肌膚乾燥、畏寒(陽虛絡虛者),或局部萎弱不用(如肌肉萎縮)。
- 全身兼症:可伴面色無華、氣短、脈細弱等氣血虛徵象。
中醫治療思路
針對虛絡,傳統中醫強調「虛者補之」的原則,具體治法包括:
- 補益氣血:沿用歸脾湯、八珍湯等方劑,從脾胃、肝腎調補,充實絡脈。
- 針灸導引:按《內經》所述「按而致之」,以溫針、灸法(如艾灸氣海、足三里)激發絡脈氣血;或於虛絡局部施以輕柔點按,促進氣血流通。
- 藥物外治:以辛溫通絡藥物(如桂枝、當歸)煎湯外敷,輔助溫養虛絡。
與現代研究的聯繫
現代研究提出,虛絡可能與微循環障礙中「血流灌注不足」的狀態相關,如局部組織缺血、代謝降低等現象。中醫通過補氣活血改善虛絡,或與調節血管內皮功能、促進微血管新生等機制有關。
虛絡作為絡病辨證的基礎類型之一,不僅反映局部病理,亦為整體氣血盛衰的重要指標,臨床需結合臟腑辨證綜合調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