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熱」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3-11-20

名詞介紹


虛熱,病證名。見《諸病源候論[1].病熱候》。

1.陰陽[2]血虛虧引起的發熱。《醫學入門[3]》卷五:「凡虛熱皆因精神[4]外弛,嗜欲無厭,陰氣[5]耗散,陽無所附,遂致浮散肌表而發熱,實非有熱也。」《證治準繩[6]》卷一:「若無飲食勞倦,為內傷元氣,此則真陽下陷,內生虛熱,故東垣發補中益氣之腐化,用人參、黃芪等甘溫之藥,大補其氣而提其下陷,此用氣藥以補氣之不足也;又若勞心好色,內傷真陰陰血既傷,則陽氣偏勝而變為火矣,是謂陰虛火旺勞瘵之症,故丹溪發陽有餘陰不足之論,用四物加黃柏知母補其陰而火自降,此用血藥以補血之不足者也。」《雜病源流犀燭.火病源流》。氣虛熱,升陽以散之,用補中益氣湯益胃升陽湯血虛熱滋陰以降之,用滋陰降火湯坎離丸;氣血俱虛熱,升陽滋陰兼用之,用十全大補湯、人參養營湯加知母、黃柏(見《雜病源流犀燭.火病源流》)。

2.指熱病而見昏迷症狀者。《石室秘錄.熱症門》:「發狂如見鬼狀者,實熱也;熱病不知人者,虛熱也。實熱宜瀉火,虛熱宜清火。」

參見氣虛發熱、血虛發熱陰虛發熱陽虛發熱等條。

虛熱,是指陰陽氣血虛虧引起的發熱。虛熱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不高,但持續時間較長,伴有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症狀。虛熱的治療,主要以補益氣血、清熱解毒為主。常用的中藥有:黃芪、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白芍熟地川芎丹參赤芍、生地、知母、黃柏、黃連大黃等。

虛熱的飲食調理,應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蛋白質的食物為主。可以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少吃辛辣刺激、油膩生冷的食物。另外,還要注意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

虛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要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要注意保暖,避免受涼。虛熱患者還要注意適當鍛鍊,增強體質。

參考資訊


  1. 諸病源候論 - 百度百科

  2. 阴阳(中国古代哲学思想)_百度百科

  3. 醫學入門 - jicheng.tw

  4. 精神 - 搜狗百科

  5. 陰氣 - A+醫學百科

  6. 证治准绳(1602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的图书)_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