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熱經行先期」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熱經行先期

病證名,為經行先期證型之一,首載於《醫宗金鑽·婦科心法要訣》。本證多因女子素體陰血虧虛,或久病耗傷陰液,致虛熱內生,擾動衝任,血海不寧,月經因而提前而至。

病因病機
陰虛則陽亢,虛熱內熾,熱迫血行,衝任失調,故經期提早。陰血不足,血海空虛,故經量偏少;虛火灼傷津液,則經血色鮮紅而質稠黏。此外,陰虛不能制陽,虛熱上浮,可見顴紅;陰虛內熱,蘊於四末,故手足心熱。

臨床表現

  • 月經提前來潮,週期縮短
  • 經量較少,色澤鮮紅,質地稠黏
  • 伴隨顴紅潮熱、手足心灼熱
  • 或見口乾咽燥、心煩失眠等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
養陰清熱、調理衝任 為主,旨在滋補陰液、清降虛火,使血海寧靜,月信復常。

常用方劑

  1. 地骨皮飲

    • 組成:地骨皮、丹皮、生地、白芍、當歸、川芎等
    • 功效:涼血養陰,兼以和血調經,適用於陰虛血熱之輕證。
  2. 兩地湯(《傅青主女科》)

    • 組成:生地、玄參、白芍、麥冬、地骨皮、阿膠
    • 功效:滋陰清熱,專治陰虛內熱所致經行先期。此方重用甘寒養陰之品,佐以清熱涼血,標本兼顧。

配伍加減
若兼見心煩失眠,可加酸棗仁、柏子仁以安神;若陰虛甚者,酌加龜板、鱉甲以滋陰潛陽;若血熱較重,可加白茅根、旱蓮草增強涼血之效。

鑒別要點
需與 實熱經行先期 區分:後者因陽盛血熱或肝鬱化火,經量多而質濃,兼見心煩易怒、舌紅苔黃等實熱之象,治宜清熱涼血,方用清經散等。而虛熱證以陰虛為本,熱象輕而陰傷明顯,治療側重滋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