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弱血崩」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弱血崩
虛弱血崩為中醫婦科病證名,屬血崩證型之一,多因女子氣血虛弱,衝任二脈失固,以致經血暴下如崩,或淋漓不止。此證常見於體質素虛、久病失養,或產後氣血未復之患者,其病機主要與脾虛失攝、腎氣不固,或氣血兩虧相關。
病因病機
- 氣血虧虛: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虛中氣不足,統攝無權,則血不循經而下溢。
- 衝任失固:衝脈為「血海」,任脈主胞胎,若肝腎不足或氣血衰少,衝任失調,胞宮失於固攝,則發為崩漏。
- 陽虛不攝:若腎陽虛弱,命門火衰,無法溫煦胞宮,則經血失於固攝而崩下不止。
臨床表現
主症為經血非時暴下,量多如注,或淋瀉日久,血色多淡紅或紫暗,質稀夾血塊;兼見面色蒼白、神疲乏力、氣短懶言、頭暈心悸,或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虛羸之象。
證型辨治
-
氣虛血崩
- 特徵:崩漏量多,色淡質稀,伴氣短自汗。
- 治法:補氣攝血,固衝止崩。
- 方藥:舉元煎(《景岳全書》)加減,重用人參、黃耆、白朮以益氣健脾。
-
氣血兩虛夾瘀
- 特徵:崩下紫黑血塊,小腹隱痛,面色萎黃。
- 治法:益氣養血,佐以化瘀。
- 方藥:小薊湯(《婦人大全良方》),以生地、小薊涼血止血,佐當歸、阿膠養血和血。
-
腎陽虛衰
- 特徵:崩漏無度,畏寒肢冷,腰脊冷痛。
- 治法:溫腎固衝,止血調經。
- 方藥:鹿茸散(《千金要方》),取鹿茸、菟絲子溫補腎陽,配合龍骨、牡蠣固澀止血。
相關古籍論述
- 《婦人大全良方》強調「崩中由臟腑傷損」,指出氣血虛弱為根本,治療需補益與止血並行。
- 《景岳全書》提出「血脫益氣」之法,主張以大劑參、耆峻補元氣,以復統攝之權。
此證虛象明顯,臨床須細辨氣、血、陰、陽之偏衰,不可一味收澀,以免留瘀為患。用藥當以補虛為本,兼顧標證,方能標本同治。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