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嗽」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嗽
虛嗽為中醫病證名,指因氣虛或血虛所致的咳嗽,屬內傷咳嗽範疇。《馮氏錦囊》卷十二載其證治要點,臨床須辨明氣血之虛,方能對證施藥。
病因病機
虛嗽多因勞倦內傷、久病體弱,或陰血虧耗,導致肺失濡養,宣降失司而成。氣虛者,多因脾肺氣弱,運化無權,津液停聚為痰;血虛者,則因陰血不足,虛火內灼,肺燥失潤,痰黏難咯。
證型與治法
- 氣虛咳嗽
- 證候:日間咳嗽尤甚,痰多色白質稀,或泛惡心,氣短乏力,舌淡苔白,脈虛弱。
- 治法:培土生金,益氣化痰。
- 方藥:六君子湯(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半夏)加款冬花、五味子。六君子湯健脾益氣,款冬花潤肺止咳,五味子斂肺益氣,共奏補虛止咳之效。 - 血虛咳嗽
- 證候:夜間咳嗽加重,痰少而黏,咯吐不易,或伴口乾咽燥、顴紅潮熱,舌紅少苔,脈細數。
- 治法:滋陰潤肺,涼血止咳。
- 方藥:六味地黃丸(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丹皮、茯苓)加麥門冬、五味子。六味地黃丸滋補腎陰,麥門冬清養肺胃,五味子斂肺生津,適用於陰虛肺燥之證。
鑒別要點
虛嗽需與外感咳嗽及其他內傷咳嗽(如痰飲、肝火犯肺)區分。虛嗽病程較長,咳勢緩而綿延,多伴氣血虧虛之象;外感咳嗽則起病急,多見表證。此外,氣虛者痰多稀白,血虛者痰黏難咯,亦為辨證關鍵。
相關文獻
歷代醫家對虛嗽論述甚多,除《馮氏錦囊》外,《景岳全書》強調「內傷之咳,必起於陰分」;《醫宗必讀》則分述氣血之虛,主張「治虛者,補其不足」。臨床亦可參考「氣虛咳嗽」、「血虛咳嗽」、「夜嗽」等條目,以明辨析之理。
(按:本文所述方藥需依具體證候加減,然因篇幅所限,未詳列配伍變化。)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