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火喉痹」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火喉痹

病機與病因
虛火喉痹屬中醫喉科病症,其成因主要與少陰虧虛相關。少陰涵蓋心腎二經,腎陰虧損則水不制火,虛火上炎,灼傷咽喉脈絡,發為喉痹。此病常見於素體陰虛、勞倦過度,或久病耗傷陰液者,亦與情志鬱火暗耗陰津有關。

臨床表現
患者多見咽喉乾痛,隱隱作痛,咽部異物感如痰阻或物梗,吞嚥時尤為明顯。全身伴隨陰虛火旺之象:五心煩熱(手足心及心胸躁熱)、顴紅盜汗、午後潮熱;舌質紅絳少津,苔薄黃或無苔,脈細數(陰虛內熱之脈)。部分患者可能兼見口乾欲飲、夜寐不安、眩暈耳鳴等腎陰不足之候。

中醫辨證要點

  1. 病位:病本在腎,標在咽喉,屬本虛標實之證。
  2. 虛火特徵:與實火喉痹(如肺胃熱盛)不同,虛火喉痹之疼痛較緩,無明顯紅腫化膿,但病程纏綿。
  3. 鑑別診斷:需與「梅核氣」(痰氣互結)區分,後者多因肝鬱氣滯,咽喉異物感隨情緒波動增減,而無明顯陰虛火旺之象。

治法與方藥
治則:滋補腎陰,引火歸元。
主方:知柏地黃湯加減。方中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滋補腎陰;知母、黃柏清降虛火;茯苓、澤瀉健脾滲濕,防滋膩礙胃;可酌加玄參、麥冬(增液湯配伍)強化滋陰潤喉之效。若兼心陰不足,心火上擾,可加黃連、阿膠(黃連阿膠湯思路);若陰虛及陽,咽痛夜甚,可佐少量肉桂引火下行。

相關名詞延伸

  • 喉痹:泛指咽喉腫痛、閉塞不適的病證,虛實皆可致之。
  • 虛火:相對於實火,屬陰虛陽亢之火,需以滋陰為本,不可一味苦寒清瀉。
  • 少陰病:於《傷寒論》中,少陰病綱領包含陰虛熱化與陽虛寒化,虛火喉痹屬少陰熱化證之一。

現代醫學對應
此病近似於慢性咽炎,尤其伴隨咽喉乾燥症候群(如萎縮性咽炎)或其他全身性陰虛表現者,然中醫治療著眼於整體調理,非僅針對局部消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