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損喉癬」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虛損喉癬

病名,屬中醫喉科疾患之一,因肝腎陰虛、氣血虧損所致,多見於久病體弱或虛勞患者。此證首載於《景岳全書·卷二十八》,歸類於「喉癬」範疇,與一般風熱或濕毒所致的喉癬有別,其病機以內傷虛損為本,症狀纏綿難愈。

病因病機

  1. 肝腎陰虛
    肝藏血,腎藏精,肝腎同源。若久病失調、房勞過度,或情志鬱結化火,耗傷肝腎之陰,陰虛則內熱生,虛火上炎,燔灼咽喉,致黏膜失養,萎縮乾枯,發為喉癬。
  2. 氣血兩虧
    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或失血過多,咽喉失於濡養,局部氣血瘀滯,黏膜色淡萎縮,表面如癬狀剝脫。

臨床表現

  • 咽喉症狀
    咽喉乾燥刺痛,黏膜萎縮蒼白,或現灰白色斑片狀癬膜,剝之易出血,日久潰瘍難癒。
  • 全身兼證
    頭暈耳鳴、腰膝痠軟、五心煩熱(肝腎陰虛);或面色晄白、氣短乏力(氣血不足)。舌質淡紅或紅絳少苔,脈細數或沉弱。

古籍論述

《景岳全書》指出:「虛損喉癬,由勞傷精血,水不制火,虛陽上灼咽喉。」強調其病本在腎,標在咽喉。後世《喉科心法》亦補充:「此證非外感實火,乃真陰虧竭,當從滋補肝腎論治。」

治療方向

滋陰降火、調補肝腎 為主,佐以 養血潤燥

  • 肝腎陰虛:方選 知柏地黃丸加減(知母、黃柏、熟地、山茱萸),或 百合固金湯(生地、麥冬、百合)滋陰清虛熱。
  • 氣血虧虛:可用 歸脾湯(黃芪、當歸、龍眼肉)益氣養血,配合 四物湯(當歸、川芎、白芍)活血生肌。

鑑別診斷

需與 風熱喉癬(急性發作,紅腫熱痛)、 梅毒性喉癬(瘡面凹陷,邊緣清晰)等區分。虛損喉癬病程長,以虛象為主,外用吹喉藥僅能暫緩症狀,須從根本調理。

此證多見於慢性消耗性疾病或年老體衰者,治療需持之以恆,以固本培元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