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暈」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虛暈,病證名。見《東醫寶鑒.外形篇》。由氣虛、血虛、陽虛、腎虛等因所致的眩暈。詳見氣虛眩暈、血虛眩暈、陽虛眩暈、腎虛眩暈條。

《東醫寶鑒》中記載:“虛暈者,因氣血不足,不能上榮於腦,而致眩暈也。”虛暈的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嘔吐、手足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

虛暈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氣虛:氣虛者,肺氣不足,不能上通於天,則清陽不升,以致頭暈目眩;脾氣不足,不能運化水液,則水濕內停,上泛清陽,亦可導致頭暈目眩。
  2. 血虛:血虛者,血液不足,不能上榮於腦,則清陽不升,以致頭暈目眩;血液不足,不能濡養臟腑,則臟腑失養,亦可導致頭暈目眩。
  3. 陽虛:陽虛者,陽氣不足,不能溫煦肌肉,則肌肉失溫,以致頭暈目眩;陽氣不足,不能溫煦臟腑,則臟腑失溫,亦可導致頭暈目眩。
  4. 腎虛:腎虛者,腎精不足,不能上滋於腦,則清陽不升,以致頭暈目眩;腎精不足,不能化氣生血,則血液不足,亦可導致頭暈目眩。

虛暈的治療,以補氣、補血、補陽、補腎為主。常用方劑有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六味地黃丸、金匱腎氣丸等。

虛暈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1. 平時要注意勞逸結合,避免過度勞累。
  2. 飲食要清淡,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
  3. 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情緒激動。
  4.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虛暈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如果出現頭暈、眼花、耳鳴、噁心、嘔吐、手足無力、面色蒼白、心悸、氣短等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