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刺灸法」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06

名詞介紹


刺灸法

刺灸法為中醫針灸學之核心技術,乃針刺與灸治兩大外治手段之總稱,其理論體系肇始於《黃帝內經》,歷代醫家不斷發展完善,形成系統性治療方法。此法通過刺激經絡腧穴以調和陰陽、疏通氣血,其操作精妙程度直接影響臨床療效。

針刺法

針刺法以金屬毫針為工具,依《靈樞》記載可分為三大類別:

1. 基本刺法

  • 進針法:含單手進針、雙手進針(如爪切進針法、夾持進針法)
  • 行針法:提插法、捻轉法、循法、彈法、刮法等手法以得氣
  • 補瀉手法
    • 提插補瀉(重插輕提為補,重提輕插為瀉)
    • 捻轉補瀉(左轉為補,右轉為瀉)
    • 呼吸補瀉(呼氣進針、吸氣出針為補,反則為瀉)
    • 徐疾補瀉(慢進快出為補,快進慢出為瀉)

2. 《內經》古典刺法

  • 五刺(應五臟):半刺、豹文刺、關刺、合谷刺、輸刺
  • 九刺(應九變):輸刺、遠道刺、經刺、絡刺、分刺、大瀉刺、毛刺、巨刺、焠刺
  • 十二刺(應十二經):偶刺、報刺、恢刺、齊刺、揚刺、直針刺、輸刺、短刺、浮刺、陰刺、傍針刺、贊刺

3. 特殊針法

  • 透穴刺法:一針透多經,如頰車透地倉
  • 刺絡放血:三棱針點刺、散刺、挑刺
  • 皮內針:埋針法延長刺激
  • 電針:結合現代電刺激技術

灸治法

灸法以艾絨為主要材料,通過溫熱刺激以溫通經絡,可分為:

1. 直接灸

  • 化膿灸(瘢痕灸):艾炷直接灼燒皮膚致局部潰爛
  • 非化膿灸:溫熱刺激不傷皮膚

2. 間接灸

  • 隔薑灸:散寒止嘔
  • 隔蒜灸:解毒消癰
  • 隔鹽灸:回陽救逆
  • 隔附子餅灸:補火助陽

3. 特殊灸法

  • 艾條灸:含溫和灸、雀啄灸、迴旋灸
  • 溫針灸:針柄加艾絨燃燒
  • 天灸:以白芥子等藥物敷貼發泡

刺灸法之運用需遵循「辨證施治」原則,根據病位深淺(《靈樞·官針》言:「病有浮沉,刺有淺深」)、病性寒熱虛實,靈活選用相應技法。如《難經·七十八難》強調:「補瀉之法,非必呼吸出內針也」,後世更發展出燒山火、透天涼等復合手法,展現中醫針灸治療之精微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