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詞典》解釋「虛者補其母」的意思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4-01-15
名詞介紹
虛者補其母,是指在治療五臟虛證時,除了補益該臟腑,還應補益其母臟。
五臟母子關係是根據五行相生的理論確定的,即「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如腎為肝之母,肝的虛證,不僅補肝,還須補腎。又如脾為肺之母,肺虛的病人不但補肺,還要補脾。
在針灸療法中,可補其所屬的母經或母穴,來治療子經的虛證。如肝虛證取用腎經水穴陰谷,或本經水穴曲泉治療。
《難經》六十九難曰:「虛者補其母,實者瀉其子。」
《素問·六節藏象論》曰:「肝者,將軍之官,主謀慮,藏血而明目,其母為腎。」
《素問·五臟生成》曰:「脾為肺之母,肺為脾之子。」
《靈樞·本神》曰:「肝者,心之子,心者,肝之母。」
《靈樞·營衛生會》曰:「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肺者,心之相傅也。」
《靈樞·本輸》曰:「腎者,五臟六腑之根也,膀胱者,腎之腑也。」
《靈樞·經脈》曰:「腎足少陰之脈,起於湧泉,上貫跗內,出絡脾,上踝,循脛骨內後廉,入腘中,循股內後廉,入膕中,上股內後廉,貫脊抵腰,入腎,絡膀胱,其直者,從腎上貫脊,入肺,絡心,出胸中,上頸,貫頰,入目。」
《靈樞·經脈》曰:「肝足厥陰之脈,起於大敦,上行內踝前廉,上腨內,循股內前廉,入毛中,過陰器,上前陰,貫脊,入肝,其支者,從肝別出貫膈,上注肺。其支者,從肝別出貫膈,上注肺,散於膻中。」
《靈樞·經脈》曰:「脾足太陰之脈,起於大指之端,循內踝上踝,交出於足大趾外側,上腨內,循股內前廉,入腹,屬脾,絡胃,上膈,入肺,貫心包絡,下膈,屬大腸。其支者,從缺盆上頸,貫頰,入目。」
《靈樞·經脈》曰:「肺足太陰之脈,起於中焦,下絡大腸,還循胃口,上膈,屬肺。其支者,從肺出絡心,下膈,屬大腸。」
《靈樞·經脈》曰:「心手少陰之脈,起於心,循胸出脅,下肘,循臂內上腕,出掌中,循小指外側,入爪甲。其支者,從心系上出,循頸,上頤,交於目內眥,下循鼻,還賁門,下膈,屬小腸。其支者,從心系上出,結胸中,下膈,屬小腸。」
《靈樞·經脈》曰:「心包絡手厥陰之脈,起於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循脅,下乳,至肘中,循臂內,上腕,出掌中,循小指之內,出爪甲。其支者,從掌中循大指內側,出其端。」
《靈樞·經脈》曰:「三焦手少陽之脈,起於關沖,上行兩筋間,出肩髃,上出缺盆,上貫頸,至額,循髮際,至目內眥,下行鼻外,循鼻旁,至口,交會於人中。其支者,從目內眥,下行鼻外,至口,交會於人中,下人中,循喉嚨,出缺盆,下行少腹,至氣街,循陰器,入於膀胱。其支者,從氣街上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