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徐安仁>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徐安仁及其醫學著作考略

徐安仁乃中醫史上之重要人物,然其生平行跡已多不可考。據《秘書省續編列四庫闕書目書》所載,徐氏曾著《守論纂要》十卷,惜今已佚失。觀其書名,「守論」二字或含固守根本、調養正氣之義,與中醫"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之核心理念頗為契合。

《守論纂要》與中醫理論體系

「纂要」一詞常見於古代醫籍,意指對某類醫學知識之輯錄與精要。以十卷之規模推測,該書內容當涉及甚廣,或涵蓋中醫基礎理論與臨床各科。觀其名,"守"在《內經》中乃重要概念,《素問·上古天真論》言:"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人體精氣神之固守與調攝。

書名中所體現之醫學思想,與《黃帝內經》所強調之"治未病"理念相呼應。中醫學認為,人體陰陽平衡、氣血和調則百病不生,此正所謂"守"之道。徐氏以"守論"為名,當是重視人體自我調節機能,強調預防與養生之重要性。

徐安仁學術思想推測

雖原書已佚,然可從相關史料與中醫理論體系推測其學術特點:

一、或重臟腑調養 "守"字在《內經》中多與臟腑功能相關,《靈樞·本神》言:"五臟主藏精者也,不可傷",強調五臟固守精氣之重要。徐氏"守論"或詳述五臟保養之法,尤其是心腎二臟之守養,此二者在中醫視為人身根本。

二、當論氣血守常 中醫理論認為,氣血乃生命活動之基礎,氣血失守則百病叢生。《守論纂要》可能系統論述氣血調和之法,包括補氣固表、攝血養營等治療原則。

三、必言經絡守衡 經絡系統在中醫學中擔負"行血氣、營陰陽"之功用,其通暢與否直接關係健康。徐氏著作或有經絡調理之專篇,論述如何保持經絡氣血通暢。

徐安仁醫學成就之歷史意義

該書位列宋代官方書目,說明其曾具有一定影響力。在學術史上,十卷本規模之醫學專著在當時亦屬珍貴。觀宋代醫學發展特點,醫家多重實用與理論結合,徐氏著作之內容當體現此時代特色。

徐安仁之醫學理念,與宋代著名醫家如錢乙、陳自明等人重視固本培元之思想或有相通之處。宋代醫學承前啟後,對金元四大家學術思想之形成具有重要影響,徐氏學說或為此過渡時期之重要環節。

《守論纂要》雖已散佚,然其書名所蘊含之醫學思想,仍為今人研究中醫理論發展史提供重要線索,亦展現了中國傳統醫學重視預防、固本培元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