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徐彪>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徐彪,字文蔚,號希谷,明代著名醫家,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其父徐樞為太醫院院使,家學淵源深厚。徐彪於正統十年(1445年)經薦舉進入太醫院,初任御藥房職務,三年後晉升為御醫。景泰二年(1451年)更獲擢升為太醫院院判,掌理宮廷醫務,顯見其醫術精湛,深得朝廷信任。
徐彪醫理通達,尤精於本草與傷寒之學。其所著《本草證治辨明》十卷,系統考證藥物性味歸經,辨析藥效機理,並結合臨床證治需求,對明代本草學發展具重要影響。此書不僅載錄藥物功效,更強調「辨明」之理,即根據病機差異區分用藥,體現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之辨證思想。
此外,徐彪另撰《傷寒纂例》二卷,以條例形式歸納張仲景《傷寒論》要旨,結合自身臨床驗證,重新編次註解,便於後學掌握六經辨證綱領。其內容注重「以例類證」,將傷寒諸證分門別類,輔以治法方藥,反映明代醫家對傷寒學的系統化整理。另有《論咳嗽條》專篇,詳析咳嗽病因病機,分風寒、痰濕、肺虛等證型論治,展現其對內科雜病的深刻見解。
徐彪承襲家學,又融匯歷代醫籍精華,於藥物應用與傷寒辨證皆有獨到發揮。其著作結合理論與實務,不僅延續金元醫家之學術脈絡,更為後世研究中醫本草與傷寒學提供重要文獻依據。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