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醫家<徐大椿>的簡介
雲端中醫編輯組 - 最後更新:2025-07-19
名詞介紹
徐大椿
清代著名醫學家(1693–1771年),原名大業,字靈胎,晚年自號洄溪道人,江蘇吳江人。其學術淵源深厚,早年專攻儒學,兼通天文、曆算、水利等學問,並能詩善文,後因見家人受庸醫所誤,遂決心習醫,潛心岐黃之術。行醫五十餘年,臨證經驗豐富,醫術精湛,曾兩度奉詔入京為皇室診療。
學術思想與著述
徐大椿治學嚴謹,尤重經典醫籍的詮釋與發揮,其著述頗豐,涵蓋醫理、方藥、診法、臨證諸方面,主要著作包括:
- 《醫學源流論》(1757年):為其學術思想之集大成者,系統論述醫學理論,多所創見,如闡發元氣論、強調醫者當明藥性、批評濫用溫補之弊等。
- 《難經經釋》:以《內經》理論註解《難經》,力求釐清醫理本源。
- 《神農本草經百種錄》:選錄《本經》百味藥物,詳析藥性與應用,頗具實用價值。
- 《醫貫砭》:批駁明代趙獻可《醫貫》中過重命門學說的偏頗之見。
- 《傷寒類方》:將張仲景《傷寒論》方劑按類編排,便於臨證檢用。
- 《蘭臺軌範》:擇取歷代方書精華,規範診治準則。
- 《慎疾芻言》:論述養生防病之道,提醒醫者與病家勿輕信妄治。
此外,徐氏亦曾評點《外科正宗》、《臨證指南醫案》等醫籍,展現其廣博的醫學見解。
學術特點
- 尊經崇古,尤重仲景學說
徐大椿極推崇張仲景《傷寒論》,認為其方藥配伍嚴謹,不可輕易增刪,甚至主張「字字金科玉律」。相對地,他對唐以後醫學發展評價較低,體現一定的保守傾向。 - 針砭時弊,反對濫補
針對當時醫界濫用溫補辛熱藥劑的風氣,徐氏直言批判,尤其反對不辨證候而妄投人參、附子等峻補之品,強調「用藥如用兵」,當依病機擇藥。 - 重實證,斥虛妄
徐大椿駁斥太素脈等荒誕之說,主張醫學應立足臨床實證,不可惑於玄虛之理。 - 主張醫藥並通
他認為良醫必熟諳藥性,方能準確用藥,故在《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中詳析藥物特性,以助臨證辨析。
評價與影響
徐大椿之學術成就,在於系統整理並闡發經典醫著,其論述邏輯嚴密,見解獨到,對清代醫學發展影響深遠。然其過度尊經的態度,亦使其對後世醫學創新有所忽視。總體而言,徐氏著作至今仍為研習中醫理論與臨證的重要參考。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